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,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。传统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、精神、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。在物质生活层面,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。元宵佳节,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,'汤圆'与'团圆'字音相近,象征着团团圆圆,和睦相处。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把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。汉文帝(前179—前157年)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,每逢此夜,必出宫游玩,与民同乐。在古代,夜同宵,正月又称元月,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,这一夜就叫元宵。
元宵民间挂灯、放灯、观灯、赏灯,早已成为不约而同的一种约定、一种文化情结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,民族特色越来越浓,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。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,三天;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,为五天;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。因为灯期不同,所以开始张灯的那天叫'试灯',十五这天叫'正灯',末一天叫'残灯'、'阑灯'。也有叫'神灯'、'人灯'、'鬼灯'之说。十四日夜为'神灯',放于家中神位、宗祠前,以祭神明先祖;十五日夜叫'人灯',放在门窗、床笫、几案等处,用来避除蝎虫;十六日夜为'鬼灯',放在丘墓、原野,为了游魂可以脱离鬼域。上祈天意,下护苍生,神人鬼畜,无所遗漏。户不分贫富,官不分大小,人不分贵贱,家家户户都要将红灯笼高高悬挂起来,就像正月初一吃顿饺子那样必不可少。所不同的是豪门富户挂的是菱纱制作七彩八宝玲珑灯、走马灯,而布衣百姓挂的是用竹篾、麻杆、高粱杆扎制的纸花灯。只有那辉煌闪烁的灯火,才能渲染加浓温馨的节日前气氛,才能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,才能表达节日的幸福感觉。
灯树千光照,明月逐人来。花好月圆之夜,我们与家人一起看花灯,猜谜语,吃汤圆。节日过的是气氛,过的是热闹;吃汤圆,吃的是圆满;闹花灯,闹的是开心;猜灯谜,猜的是惊喜。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是我们的幸福之路。
元宵佳节之际,巴内达全体家人向关注并支持巴内达的合作伙伴们送上节日祝福!祝大家身体平安健康,生活万事如意,事业一帆风顺!
给大家出两个灯谜:
灿灿火光相连,岁岁除夕团聚。(打一字)
早不说晚不说(打一字)